实用的高中的作文锦集八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的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的作文 篇1很喜欢泰戈尔的诗,他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就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也就有了一个距离就是肚皮的观点。
显然,我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一个馒头于一个包子的距离是10cm就是10cm不会变动。
对于两颗心而言,距离就有了一定不同。心就是灵魂,灵魂并不存在于我们所在的空间和时间,它可以超于这些,把两个相隔千年,天上地下的人连在一起。
所以说,除却少数“无魂游者”,人与人的距离是可以一分为二的。
而这两个距离那个才是“正主”,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就喜欢搂着全然不了解自己的姑娘到天亮;而有的人,就更喜欢在月下想起那远在天涯的她。
本来,我也会因距离的疏远而与他人淡漠,可是在与自己的亲人、兄弟、挚友相隔千里后。才觉得我的目光所及,有时成了一种表象。
再后来,一些曾经的挚人,在一个又一个岔口,走向了另一头。我挥手想要叫住他们,却发现我的喉咙已哽噎。路与路之间愈来愈远,在声竭力尽之后,我只好回头走向我的下一个岔口。我觉的我们远了……
正当我已不惮以遗忘为代价继续前行时,我听到了远方的呼喊。我又感觉到了你,我的挚人。
你我相隔千里,我还可以嗅到你的呼吸;你我天各一方,我还是看到你的身影。在我滑倒是,还是有你的搀扶;在我迷路时,还是有你的手杖。
对于我们的距离,究竟该做何评价。我只要说:
在人生的路上,在灵魂的路途,有你相伴,相伴到老,不孤独,足矣!
高中的作文 篇2家是什么?是一道美味佳肴?是一盏长明灯?抑或是一条无形之细带,没人能说得清,道得明。
若论起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免联想起“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怀念。何时以虚幌,双眼泪痕干,的离愁,但这种感情往往是遭逢不幸事,贬官或流放异地,而触景生情,因寄所托而作,也许正因为这样,他们心中的家才会如此亲切,仿佛是“一片冰心玉壶”长期限旅居在外,才会深切地体会到家的幸福。
家的含义很具体,具体到一把椅子,一只小猫,一株草,一块青石;家的含义又很模糊,模糊到只是一种概念,一咱方向,一种感受,一种象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今日相逢,何不掸去一身风尘,坐下身来,斟上浊酒几杯,倾诉,痛饮?当年昏黄的灯光下,游子们相斜,一定是杯杯尽盏的,明月临窗,酒至酣处,他们也许是上已忘记了各自的身份名位,彼此相怜亲如兄弟,他们共守的一方天地,其实是一个家,或者说是一种家的感觉,虽然不能长存,但只要存在过所有的孤独与思念也有了着落。
家,拥有着如此这般的魔力,它聆听乡人的倾诉,同情失恋者的苦痛,推动畏惧的人前进,也会绊住急行者的步伐。
而人之一生,家是风筝的线,叶落的根,离家的日子,孤独寂寞,总使流浪儿想起对家的思念。
我们挟着寒气而来,又携着温暖而去。
我们担着失落而来,又捧着希望而去。
家啊,你去归航的灯塔,一是一架古老的竖琴,你是一颗永不陨落的星!
家,永远在路的前方,牵引着你一生不息的脚步,风霜雨雪,一路踉跄赶去,待你不胜奔波,跌倒在地无怨无悔时,你便找到它。
家……
高中的作文 篇31、难道平凡人注定不能创造光辉的业绩吗?安徒生当过学徒,惠曼做过工匠,狄更斯成名前是缮写工,高尔基甚至干过码头苦力。
你说他们是平凡还是伟大呢?也许正如左拉所说:“没有平凡的经历,就不能产生伟大的业绩。”(还适用话题:成功、改变等)——《平凡不等于平庸》
2、还记得“曳尾于涂中”的庄子吗?当时人们都疑惑庄子宁愿放弃做楚国的宰相,而只愿做个平凡人。庄子说自己是一棵树,一棵坚守自己心灵的树。
还不明白吗?庄子唯有做个平凡人才能坚守自己的心灵,如果他不平凡地当上宰相,环境允许他做一棵坚守心灵的树吗?(还适用话题:超然、淡泊等)——《平凡得像风像水像雪》
3、几千年前,姜太公与庄周一同垂钓,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目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于是他辅佐文王,成了伟人。
而我们的庄子呢,他只喜欢这平凡而又宁静的百姓生活,于是他成了"曳尾于涂中"的小民,但也正是这种平凡使庄子拥有更加锐利的眼光和更加睿智的头脑。
才留下了《逍遥游》,让我们体味真正的自由;才留下了"有蝶翩然入梦,不知蝶是我,抑或我是蝶"的神奇供我们玩味。(还适用话题:超脱、命运、修养等)——《平凡铸就伟大》
高中的作文 篇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泱泱江河,自上古起就奔流不息,可曾见过它停滞下来夸耀自己的功绩?夜空冰轮,盈满亏损日日无休,可曾见过它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光辉?自然的谦逊使人从中领悟到了真谛,于是人类也开始培养谦逊之心。
谦逊为何物?谦逊是泰山压顶却仍宠辱不惊的泰然,是名利当道却仍置之一笑的淡泊,是光环重重却仍云淡风轻的胸怀……谦逊蕴蓄了太多太多的意味,让人迷惑,谦逊之道究竟是什么?
陈省身,黄永玉,一位是建造数学堡垒的优秀工程师,一位是描摹光影油彩的杰出艺术家。这样的两位学之大家,竟可以淡然地讲出自己“什么也不会”的话。“什么也不会”何尝不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态度:我什么也不会,只走我最擅长的那条路。“什么也不会”的隐含意味也有“我什么也不争”,只求用心做好一件事。这种朴实而又寂静的简单是一种值得我们去崇拜去景仰去学习的高士之气。谦逊之道是豁达,是看淡一切后宽广的心怀。
蔺相如为避廉颇绕道而行,看似软弱的行为却包含着巨大的智慧与气度。蔺相如是毫无血性的人吗?不是,渑池一聚,蔺相如敢以用性命维护赵国尊严,可见他也是一个饱含热血的真英雄。可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他选择了一种温和得让旁人不可理解的方式,因为他明白其中的利害,分得清公私,清醒地处理了这场无形的危机。他的谦逊折射出一种人生哲学:当柔则柔,以柔克刚。用谦逊和容忍战胜莽撞与草率,这样的人不得不说是一位圣者。
但谦逊并不等同于自惭形秽,而是在无形当中积蓄一股力量,随时准备喷薄而出,凝成一道如虹长剑。还是那句话“什么也不会”,其中除了谦和,还可以咀嚼出一种自信:正因为对其他的方面不擅长,所以才一心一意攻读自己所擅长的方面,从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样不卑不亢,在言谈举止中处处显露出内涵与性格的人,才是能让人尊崇的人。
现实生活中却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心浮气 ……此处隐藏3438个字……孜以求的意志,它将导致学生在作文观念与实践上全面走向困境的可悲境地。
2、“不知从何下笔”,产生迷惘的心理
作文是一种信息的输出。作为作文话题是一种信息源。这种信息源,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众多的信息会接踵而来,如果不能调整这众多的信息,进行集中思维,那么就会不自觉的陷入迷惘的烟海之中,如:有的学生面对“家”这个话题,虽觉难度小,但小家、大家、家庭、家园、国家等太多,写哪种家?写什么?犹豫难定。学生审题时的这种迷惘的心理,不仅拖延一篇作文的起步,造成“入题太慢”、“选材不当”等作文通病,且影响作文的条理性,甚至导致文章文题喧宾夺主,终将文章导向失败。
3、“还是老题目”,产生侥幸或厌烦的心理
中差生对“老题目”是求之不得,“旧题再现”,侥幸轻松完成一篇“旧作”,对于有一定水平的学生来说,写东西只是“旧调重弹”,兴趣索然,厌烦之极。其实,侥幸也好,厌烦也罢,均不利于作文。不仅不能提高水平,白耗时间,更严重的是扼杀学生写作的兴趣。
审题时的困惑心理、迷惘心理、厌烦和侥幸心理,常会障碍、迷乱学生审题的目光。如果我们了解和把握了这些心理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控制,防止这些心作祟,就打破了审题时难于下笔的僵局,就会引发灵感。
(二)构思时的心理障碍
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跨越了审题关,迎面而来的是立意构思。构思中也会遇到障碍。如采用什么结构、选取那些材料、如何组织语言,这些无疑是属于基本功的问题,但伴随着基本功的训练,始终存在着一个心理问题,如消极定势心理、惰性心理以及机械运用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
学生作文往往会采取先入为主的借鉴模式,差不多千篇一律,倒叙式回忆性文章:引子——回忆——结尾,又如议论文:起——承——转——合,总也不变,新式八股文,总之,采用的结构总是一样的。这种结构模式的产生,无疑是受消极心理定势的影响,这种心理定势干扰着以后的思维活动,跳不出原来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维限于单一化。再如惰性心理。“一材多用”:思维僵化,形成
一种懒于思索的惰性。还有机械地堆砌华丽词藻,移用生动佳句,结果,费尽心思组织好的一篇文章,去不知所云,因为它只是“成品化语言”的组合。
结构模式化、材料通用化、语言成品化,来源于思想认识的贫乏,从心理角度探讨,认为思维方式的呆板是导致上面三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研究学生构思时的心理状态及思维方式,确是我们提高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行文修改时的心理障碍
构思好了一篇文章,将其由“脑贮”“翻印”到纸上不成问题,但并不是“完事大吉”,针对可能出现的“成品”——文章的质量问题,要检查,要修改。叶圣陶在谈写作时说:“写完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但不少学生在作文练习时,常是“一挥而就,”他们对待作文修改存在“不愿改”的惰性心理和“不知何处须改”的盲目心理,有这两种心理作怪,使许多学生从根本上取消了写作训练中“修改”这一重要环节。其实,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对劳动成果的珍视,认为写完就大功告成,这是一种懒于思索的怠惰心理。有修改的愿望,但不知何处修改,有的是盲目自足,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明白了学生在作文时存在以上方面的心理障碍,不妨按照以下的步骤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以期学生作文能够克服有些方面的困难。
1、指导学生审清题意,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出学生头脑中的记忆表象,或组织学生有意的观察,深刻的感受,形成新的表象,产生写文章的激情和欲望。
2、帮助学生对观察和感受到的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3、再根据文章主旨的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并对他们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内部联系和规律性,使文章主旨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4、按提纲帮助他们选择表达方式,组织语言,写成文章的初稿。以更好的表达主旨为准绳,通过集体的或个别的评点,指导他们对初稿进行修改。
5、作文可尝试采取分层教学。
学生作文是学生心理活动的综合过程,既有孕育文章的心理反映过程,又有表达中的心理需要,既有写作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有心理情绪的变化过程,高中作文教学只有掌握高中生作文的这些心理,顺势而动,发动写作主体的内部能动性,才能正确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才能帮助学生达到“享受写作”的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书目:
《中国历代文论选》主编郭绍虞20xx年版
《当代中国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当代西方文艺》主编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揣摩语言”教学浅论》(耿寿轩)
《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孙犁)
高中的作文 篇8总在刻意与不经意之间留下了一些习惯,自己知道,那些习惯是以前的自己,我很想了解和看清自己,越是这样,那些习惯就越是坚固不变。
习惯于每天吃一种食物,在一个地方吃,习惯于每天早上刷牙用同一个水龙头,习惯于走路时只摆左臂,习惯于每天临睡前想同一件事情,甚至习惯于上厕所用同一个“坑”。
我为什么习惯于习惯?当学习太过疲劳,当生活的快节奏太过张扬,我的心不想做过多的选择,我的心很累,因为按照先前的做法做是一种极其简单的事情,而且不用花费心思。我一直在相想,为什么催眠时,被催眠的,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催眠人不断地说:“你很困,你想睡觉。”被催眠者像一头困乏的牛,你往哪牵,它就往哪走,此时,它表现不出任何旺盛的意。
习惯于偶尔幼稚,心里却希望这是天真,事实上这是等同的。总喜欢睡觉缩成一团,手里握着广播,头枕着被子的一角,或者平躺着,歪着头呈“7”字型,因为这样不仅舒服,而且天真,自己认为是这样。每当我看见小孩嬉戏打闹,心里好像流淌着一条河流,澄清透亮。我也知道,手里拿东西更多说明了:这仅仅是一种方式,一种心安的方式。心安是福,那是来自生命内部的所有经过蜕变演化而来的结晶。我们可能想象,一个经历过大喜大悲,经历过成功与失败的人,他最真实的希望是内心平安。心安于我们是那么的重要。功名利碌令我们太疲乏,大起大落令我们不堪重负,惟一让我们不累的是心安。我们只有向那个在心里叫“信仰”或“精神”的东西寄托一部分希望,才会换来心安,换来属于生命本身的快乐。
半个月前,我为了考试的正常发挥,每早晚起了四五十分钟,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奋力蜷缩,腿与褥子着,我的疲惫一点一点地消去,我在享受睡懒觉的快乐,就在这四五天里的四五十分钟里,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每天早起跑步的习惯被扼杀在被窝里了。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每天都在与惰性做斗争,但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终于有一天我战胜了惰性,下去跑步。我发现那些可爱的发出黄光的路灯还在那等我,月亮还特地让我的身影来给我做伴,我似乎找到了那个习惯。曾被打破的习惯要想重新找回需要更大的努力,第二天,我仍旧问候了路灯,光顾了月亮,我发现它们都有太美了,所以我一直在努力。